巴州区特殊教育的困惑和思考
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提升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特教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要和其他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而改革和发展特殊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人必须履行的责任,更是我们特教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绩与经验回顾
巴州区下辖特殊教育学校1所,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适龄残疾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也是巴中市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为一体的残疾学生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2平方米;现有学生264人,18个教学班级;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本科学历28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有爱无碍,启智增能”为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为校训,以“以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方向”为办学思想,坚持走“语训-康复-学习文化-艺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的办学之路,以学习文化为基础,艺术发展为特色,职业培训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先后组建了声乐、器乐、舞蹈、话剧、手语、书法、美术、手工、篮球、网球、羽毛球、田径等社团。毕业的盲生全部就业,多名聋生先后毕业于湖南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艺术方面成绩斐然,孩子们因为个人的才艺展示了各自的精彩。编创的舞蹈节目《门》获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节舞蹈类银奖,舞蹈《爱•无尽》获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类一等奖;学生张秋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网球团体第二名;秦晓芸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获团体、单打两枚金牌;徐鑫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网球比赛中获团体、双打两枚金牌。
巴州区特教学校呈献给党和人民无数教育奇迹和灿烂微笑,呈献给残疾孩子无数生存本领和精神力量,巴州特教事业蓬勃发展,巴州特教学校在川东北独树一帜。巴州区曾被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区”,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先后被评为“四川残疾人之家”、“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无烟学校”、“四川省卫生单位”、“巴中市最佳文明单位”……。
二、特殊教育的困惑和思考
1.送教上门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不被人理解,有家长说:不需要送教,送了也没有效果;有的家长开始是高兴接待,后来也不怎么热情了;还有就是送教上门送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试行:如我们学校利用周末、双休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全校教师分成6个送教小组,按照计划各自驱车下乡,开始了对分布在各个乡镇的重度、极重度、多重障碍特殊儿童的送教行动。送教老师给孩子们送去文具、图书和学习教材,给他们捎去零食,部分教师还对特别困难的家庭捐了款。老师们陪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与他们互动游戏。
通过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家长的无奈与悲伤,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老师,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这些家长们带去一些康复教学理念,引导她们进行家庭康复。但是送教上门需要付出很多,我们没有方法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教学过程充满困难,这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总带来很多突发状况,充满挑战。
③思考:为使“送教上门”活动更有针对性,学校因人而异,我们的方法是拟定“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感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康复课程;二是洗脸、穿衣、吃饭、如厕等生活和社会适应课程;三是生活语文、实用数学等文化课程;四是畅游、体育、美术、娱乐等艺术休闲课程。
送教上门是送教育、送康复、送温暖。“送教上门”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平凡而又艰辛,任重而道远!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生理缺陷也无法逆转,但只要我们“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用实际行动切实保障这些特殊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体验到教育关怀的幸福,我们就能缩小甚至改变上帝对他们的不公平!
2.资源中心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资源中心建设:各地建设标准不一样,比如成都特校投入1500万,建筑面积一幢楼,很大气很规范;我们缺场地、缺经费、缺人员;
②思考:资源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一是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指导;二是全区特教师资培训;三是家长的接待和培训;四是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鉴定;五是规范随班就读资料要求及管理档案;六是送教上门一人一案管理档案。
但是这些工作光靠学校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行政领导重视,层层落实责任,才能正确开展。现在目前条件不成熟,大家无法完善资源中心的作用。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共同探讨。
3.职业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计划中要求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模,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提法是对的,但实施起来困难,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是重要,要让学生学得一定的技能,融入主流社会,将来自食其力才是根本……
目前,我们巴中特校开设了聋教职高班,有中餐西餐烹饪专业、美容美发专业;盲生有推拿按摩专业;培智的职业培训还没有方向和目标,但今后培智学生是主流,聋生、盲生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开设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①一是师资问题。无专业师资,都是到社会企业中聘请专业教师,费用高、时间紧,难请到;②二是无经费支撑。上面未拨付任何经费,只享受秦巴山区的职高免学费政策,一年1900元。平时训练的耗材费,1900元一个月都不够,包括设施设备费等开支,办起了确属困难;③三是学生实习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因为语言交流困难,大部分企业不接纳。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职业教育问题多多,但我们是特教工作者,最终还得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所以有待于大家今后共同思考和探索,开创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总之,我们在特教工作中,特殊教育困难很多,有待于今后共同探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