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委水产渔政站贯彻落实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以发展生态养殖为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加快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渔民科学养殖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精心组织,扩大主推技术的推广范围,提高我市水产品产量和品质,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疫情防控,积极组织复工复产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断蔓延以来,农委水产渔政站高度关注疫情发展,积极做好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应对疫情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农委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共战疫情。一是积极与郑州市农委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开展产销对接。二是倡导养殖企业认真做好员工排查、防疫物资配备、场所消毒、内部防疫管理等各项防控工作,加强鱼塘数据监测监视,切实保障人员安全、水产品安全。三是全面了解养殖技术、养殖模式、苗种信息、行情走势等信息,为疫情过后恢复生产做好准备。四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沟通联系,统计主要水产品市场交易情况、水产品压塘情况等,分析疫情对水产业的影响,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同时提出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建议,协调郑州市农委为水产品运销、生产物资运输颁发道路通行证。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继续坚守在战场,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及养殖户的需求,牢记职责使命,为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积极推进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工作
根据《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以示范基地为核心创建稳产高效、生态循环、设置先进、标准规范、特色鲜明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通过自建、租用、合作等方式,建立1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指导帮助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做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深入黄河、伊洛河滩区了解养殖企业开展稻渔种养需求和进度情况,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帮助,组织养殖企业到信阳市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截止目前,全市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已发展到3000余亩,引导传统渔业逐步向生态渔业转变。
三、扎实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项目
为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渔业健康发展,实现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确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我市水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池塘养殖面积700余亩,有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有承担多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技术力量、有开展观摩展示培训活动的条件。从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专家库中遴选3名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服务,向水产养殖户传达农业部、省水产技术推广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现场会会议精神,共向30余户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发放水产杂志和鱼病防治手册60余份,累计开展服务20余人次。
四、做好水产生产指导和渔病防治服务
根据当前池塘管理和鱼病防治需求,详细了解养殖户鱼苗来源、投放、饲料进货来源、投喂次数、月消耗量、水质管理、鱼病防治、销售等情况,并现场查看了池塘进排水、投饵机、增氧机设备、饲料仓库饲料储备、养殖记录等,结合渔业生产季节指导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生产和病害防控,发布渔业生产指导意见4期。在水产养殖鱼病高发期,想为渔农所想、急为渔农所急,积极联系多名鱼病防治专家现场和远程为水产养殖户进行鱼病诊治,开出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的鱼药配方,送科技到池塘边,解决了养殖户的疑难问题,保证了全市水产品养殖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一是水产品日常检测与监督抽检相结合,根据工作需要,对养殖场(户)进行检测和监督抽检,今年共抽检20个样品,鲤鱼、鮰鱼、鲫鱼等,经检验,20个样品的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含量均为阴性。二是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室的作用,在开展快速检测的同时,开展养殖环节中水质、病害等相关内容的检测,组织养殖户现场学习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箱等相关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为广大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牢固树立标准化生产理念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和发展绿色健康渔业的思路,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走绿色发展道路,引进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名优品种养殖;推动渔业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有效、有序推动全市渔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沿黄湿地农业优势,发展稻鱼综合种养生态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市区周边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监管促进安全发展,全程监管水产品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及药物使用情况,开展全市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品抽样检测,杜绝使用国家违禁投入品及药品,保证出塘鱼质量安全可靠。宣传引导养殖场(户)重视渔业生产安全,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全年渔业生产安全无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