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浅析《故事里的中国》

时间:2023-12-03 10:46:43
浅析《故事里的中国》[本文共3826字]

一、创作思路

从《故事里的中国》节目走红,我们可以看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优秀的电视节目特殊的“培根铸魂”,使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再次焕发新的生机,并用不一样的接地气方式引领文化节目的价值传递。

作为全新的一档真正自主创新性原创的新节目模式,《故事里的中国》采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经典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从这些经典文艺作品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依托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的表现方式,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串联成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重现经典的同时并挖掘经典背后真实的印记和时代精神,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理念。节目主旨是让经典照进现实,让世界品味中国。从目前已播出的九期节目来看,《故事里的中国》不仅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更是在引领价值导向的同时解读中国人的精神密码,也可以看作是在通过大众媒体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精神上的坚定信仰。

二、选材

节目会根据历史影像资料参考,在保证故事完整流畅性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历史信息的准确性。在节目中呈现的这些经典历史人物,都是经过反反复复的雕琢和演绎,这些人物画像也越来越清晰且固定。数这些经典人物中共同的性格特征恰恰是经典文化作品感染大众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对信仰的坚守。

从故事选材来看,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所有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挑选经典文艺作品为主要题材,就已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节目本身选取的经典作品是已经过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传播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相对来说大众的理解和熟悉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

三、内容

《故事里的中国》内容用回首经典作品的方式,多元化的表达了国家和民族坚定地信仰。从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受邀登台讲述,再到主持人董卿和受邀嘉宾的访谈中,运用访谈技巧更深入的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历史过往,甚至还会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访谈结束后节目请实力派演员再度演译经典文艺作品,同时还邀请文化学者、历史专家和故事发生同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特别观众,用新的方式新的创意新的思路来讲述新时代发生的中国故事。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里塑造的人物是一个个清晰的人物画像。第一期节目主题围绕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再度演绎故事情节致敬革命先辈,铭记先辈的革命精神;第二期节目主题围绕各个角度还原《平凡的世界》创作者创作前后费尽的心血,讲述路遥自己“生于平凡之中,却勇于追寻生命的不凡”的生命之路;第三期将经典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让观众们再度领略英雄人物智勇双全的形象和不畏艰险的精神;第四期是由经典民族歌剧改编《白毛女》并且邀请了五位“白毛女”扮演者登上舞台,我们能从节目中感受到这部为人民而创作的经典是怎样穿透漫长的岁月、跨越不同的国界、感动全世界的;第五期是还原经典革命故事《红岩》,共同带领观众走进“烈火”,去探索隐藏在感人的文字背后残酷岁月所经历的残暴、第六期是真实故事改编的《焦裕禄》共同还原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三害”的真实经历,传递“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的焦裕禄精神、第七期是跟随电影《横空出世》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用心去触摸那“两弹一星”精神的巍峨丰碑,向“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先辈们致以由衷的敬意、第八期是重温《凤凰琴》影片,该影片讲述了一位女青年张英子高考落榜后去大山深处的界岭小学任教,在界岭小学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凤凰琴朴素的琴声,却奏响了千万农村孩子的命运之曲,该影片上映后让基层扎根的教师们更加受人尊敬和爱戴;第九期在回顾90年代电视剧《渴望》,重温这部经典巨作,向千万拥有大爱博爱精神的中国人致意。

总体回顾这九期节目,展现了新中国前后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涌现的不同的时代人物。前几期节目再现的经典节目包括了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更生动的呈现出性格各异的经典角色,纵观全部的事件和刻画出的人物细节,它们反映出的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都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仰。通过节目组创新的表达和节目评论的关键词搜索分析,经典人物画像也更加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与何兰芬肩负着使命、担当着责任,永远守着忠诚,在最关键的历史时期,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一直同路不曾分开,被称为人间知己;《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处在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却仍然充满理想,始终坚持对梦想的追求与渴望;《烈火中永生》里的革命女斗士江姐,面对敌人的迫害,毫不畏惧,在敌人的折磨中越发无比地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仰。

四、表现形式

节目的表演形式更加大胆。采用了“1+N”舞台填充节目更为多元的传播内容。利用每一期节目主题展开影视、戏剧、综艺多维化呈现,同时节目里的访谈、回顾经典片段和表演的三大环节片段,既互相关联,又能单独的成为一个片段单元,多元多维呈现出的大量素材正好衔接了当今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迅速浏览得到节目核心的内涵。在每期节目播出之后都会生产出节目中不同片段单元的短视频的节目片段,提供给不同喜好的受众选择,以便于在全方位人群中的传播。

节目中运用的舞台是旋转式的舞台,整个舞台场景的设计与节目围绕的主题叙事相辅相成。在完整的一期节目中,访谈这一环节的内容,主要是邀请与本期主题紧密关联的人物进行访谈,在可移动式的访谈区域中主持人与每一类的受访者的谈话环节都是不同的,访谈结束过后,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舞台转换成与现场观众们一起观看围读会视频和戏剧表演现场的观众席,围读会的重读剧本片段和戏剧表演所给予观众的现场感,再加上节目中运用影视蒙太奇手法,让观众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看到不同的空间故事发展。蒙太奇手法使得叙事节奏感更强、人物情绪更饱满。更能让观众们被故事所吸引代入,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感也更强烈。观众代入角色之后,身份从单纯的节目受众转化为价值传递的主体和亲身践行者。

节目的双重叙事逻辑紧密,节目的开头是经典的影视片段,从影视片段的角色中切入,再到真实的人物访谈之后进入戏剧舞台表演,从而完成整个主题的故事叙述,这是整个节目的一条主要逻辑叙事线。整个节目主要内容是对真实人物嘉宾的纪实访谈,以访谈的内容为线串联整个节目内容,再借助舞台戏剧表演充实故事叙述,实现多线并行的立体化叙事。

以首期节目《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分析,节目首先邀请到1958版电影中何兰芬的饰演者袁霞,从她的视角讲述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和她感觉到的革命夫妻一起度过的岁月往事。以影视片段作为本期话题的切入点,使得观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之后立马有了动情的感悟。

初步搭建故事结构之后,邀请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白烈士的家人登台,在访谈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细节,真实人物声情并茂的讲述比任何演绎表演来的更直接,这让心中模糊的人物形象也更鲜活的呈现出眼前。

要经过充分的解读经典作品后,戏剧化的表演才能够更加的顺畅。如果说故事叙述的关键嘉宾人物的关系,那么节目的亮点就是舞台戏剧演绎。完成主叙事线的同时也完成了另一条叙事线。

五、传播渠道

参考酷云实时收视数据,首期节目的直播过程中,实时关注度超1%,同时在全国网络和各个城市的网络排行榜排名第一,由此可窥见该节目的热度。

从CSM全国网收视率查看分人群收视数据,相比较央视的综合频道同期时间段,15至24岁的观众收视率同比增加75%;观众规模也同比提升34.2%,该节目实现了年轻群体收视率和收拾规模的提升,提高了收视群众年轻化占比率。截至目前,节目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30亿。历史的史实到荧幕的传奇,再到《故事里的中国》舞台,历史经典又一次焕发新的活力。

从传播角度来看,《新闻联播》发布节目的首播信息,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平台、平面媒体相继推出专栏报道。不同层级的不同渠道在节目首期播出之后迅速升温,引发热议。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节目。首期节目播出后,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获得了除电视屏幕之外的价值导向引领作用,观众们在网络上相继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对英雄人物的崇敬,甚至还形成了线下的良好互动体验。第二期节目《平凡的世界》播出之后,小说《平方的世界》迅速占领当当网的热搜第一,一段时间内持续性的占领小说榜前列,这也展现出节目的强大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观众们自发的去探寻经典,由衷地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节目的每一期经典作品的再现都重点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性符号,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在场观众们的视听冲击力,也提升了节目的仪式感,提升了节目的仪式化,更加容易触发受众内心深处的崇高感。用最为显著的符号,增加观众的印象。这些符号包括图像符号、实物符号、行为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用最经典的画面定格瞬间,期中有:李侠夫妇相互拥抱依依不舍的告别、孙少平与田晓霞在梨花树下的相约、艰苦的狱中环境下江姐坚持绣五星红旗等;实物符号:电报机、五星红旗等;行为符号:为了革命苏采青再一次发明电码发报机、现场连线小说原作者等;声音符号:打电报声、京剧的唱声等。这些符号相互作用着,将每一期要表达传递的价值理念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不仅让观众们更好地接受节目中所要传达的精神价值理念,同时也形成突出的话题和鲜明的记忆点更有利于在网络中迅速地传播。

在清晰明了的故事和形象具体化的象征符号强力支持下,《故事里的中国》打破了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时期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介传播的困境,还利用互联网传播需求对节目的内容进行精准的制作投放,用话题度和记忆点打开互联网舆论的关键传播入口。

六、总结

《故事里的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爆款的文化综艺,除了以上阐述分析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不仅仅是讲述中国的故事,更是在重新诠释中国的精神密码!

第一,用以独特魅力的方法再诠释中国故事。要想讲好一个中国故事,不仅只是有温度,它还要有硬度、细节和格局,更要有人性的闪光之处和人物的特殊气度。

第二,用以更具新时代性的创新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故事里的中国》找到了不同年龄的观众群体的共情点和不同时代的革命精神的共振点,更做到了让年轻一代去亲近经典、探寻经典、体会经典。

第三,用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中国故事。因为这些经典作品是传达国家和民族信仰的永恒的载体,从它诞生那刻起,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理念就无法磨灭,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将历史与文化结合,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向世界呈现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故事。

《浅析《故事里的中国》[本文共382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