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乐教敬业,做称职教师

时间:2024-12-16 18:48:57
乐教敬业,做称职教师(全文共2769字)

乐教敬业,做称职教师

我们就南京某高校青年教师因工资待遇偏低而集体辞职的事件展开讨论:中国教师的乐教敬业与学校伦理责任关系。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师徒如父子”。这句话说明老师可以像你的父母一样关心你、爱护你,那么学校应该像你和父母相处的家庭一样。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培养如何,作为家庭是应负“天然”的责任,也是像《论语》中所倡导的那样——“子不教,父之过”的伦理责任。学校如何培育学生成人成才,更是责无旁贷的伦理责任。为了使学校能够承担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子因遗传的伦理责任,那么学校应该建立一种使学校乐于负责的伦理责任的长效机制。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乐教敬业的传统是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我们必须分析研究当前的乐教敬业现状,弄清楚新形势下教师乐教敬业的深刻内涵,我们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乐教敬业的深刻内涵,并尝试对当前践行乐教敬业的现状做出分析,这对当前强化教师的乐教敬业精神,培育学校的伦理责任感——实行全面伦理管理是有所裨益的。

一、分析乐教敬业的现状与分析

教育事业战线长,人员多,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传统的应试教育发生了深刻地变革,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教师,如果仍然完全按照传统教育模式下乐教敬业的方式来对待今天教师的教育,就未免过时了,就会出现不和谐的乐教敬业现象。必须认识与分析当前在部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和谐乐教敬业现状,并对这些现象及其原因作出深刻进一步的剖析。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表现为:只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且自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工作成绩已经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认为自己是乐教敬业的典范。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的竞争机制没有或没有完全引入到学校教育机制上,守着“铁饭碗”,过太平日子。

2.意志消沉、乐教敬业精神不强。其表现为:懒懒散散,消极怠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工不上劲,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心生杂念,常有怀才不遇之心,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不关怀,不爱护,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研究教法、学法的改革,工作随意性强,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工资偏低,福利待遇几乎为零的原因造成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他们的厌教恨业的情绪,更谈不上他们的乐教敬业。

3.炒股的现象较为严重。其表现为:工作时间内暗炒股,工作时间外明炒股,节假日豪炒股,赢了狂炒股,输了痞炒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当前教师娱乐活动时间少,加之工作后剩余时间较多,教师在业余时间觉得无所事事,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就想炒一把,在炒股中消遣时光,在炒股中寻求刺激。所谓乐教敬业,完全当作形式,领导检查工作时,他们搞一下乐教敬业形式而已。

因此,我们分析当前教师存在的不和谐乐教敬业现状及其原因,下面我们探讨乐教敬业的内涵。

二、乐教敬业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如果我们将乐教敬业作为师德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来探讨或审视,首先是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理解的问题。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这体现人类的道德文化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的尊重。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要求人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而乐教,明确职业是教书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是封建王朝明君所追求的治国目标,因此,乐业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退出道德的视境,从心理学、行为组织学角度来看,乐教敬业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情感,从教育职业中获得乐趣,必须要倾注教师个人的情感,否则“乐”字是无从谈起;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或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而任务的完成也是证明自己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使人感到有成就感,特别对于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成就非一蹴而就,其功德感不亚于一个救世主。因此,作为教师职业场所——学校的环境很重要,一个学校的校风并非一朝一日形成,她需要一代代教师去耕耘,不同朝代文化的凝练、沉淀。无论什么样校风,无论多么好的校风,最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必须乐教敬业,至于每个学校教师乐教敬业方式不同,形成不同学校的学风。因为教师的“乐教、敬业、专业、创业”素质结构不同,不同素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具有相关性。其中“敬业与专业”是基础层次的素质要求,而乐业与创业,则是较高层次上的素质要求。因此,四种素质不同组合,形成理工科类学校与文史类学校、经管类学校的校风导向不同,但专业、创业必须依靠教师乐教敬业去发挥专业特长,创业的开拓。

而不同校风,均蕴含着教书育人、培育英才的根本目的,要求教师具有乐教敬业的精神。

三、教师的乐教敬业是如何形成

作为一个教师,对自己职业必须先敬业,后乐业。乐业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生存的需要。人生没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所以,我们说敬业乐业是人生起码得追求。只有敬业乐业者,方能创造出供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创造出生存、生活的源泉,才能找到生存的真正理由。他的生活才更有趣,他的生存才更有意义,他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只有乐教敬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因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因此,首先,作为教师,把乐教敬业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即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乐教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使之成为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使之成为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时,只有乐教敬业的教师,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才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其次,作为教师,他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在,师之所在”。在行为上,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必须要求教师敬业乐教,只有敬业乐教,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攀登,一名教师只有在教育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教育、学习、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才能找到最强烈的感受和人生的真正价值,他才能学高。而教师的乐教敬业将作为典范影响学子在社会上为人做事,成为社会上身正为范的榜样。

再次,作为教师,它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着的心,无私奉献,乐教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因此,乐教敬业是一种修养,因为它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在国破家亡的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时期,无数爱国志士奔赴他国寻求救国救民道理,学成回归,致身于救民救国,如果他们没有一颗爱国之心,乐教敬业之情,他们不可能教育和影响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浪潮。下面不妨我们以爱国志士叶企孙创办敬业中学为例,说明乐教敬业对社会影响。

四、如何培育学校的伦理责任感——实行全面伦理管理

许慎《说文》:[伦,辈也],盖人与人接,伦理始生,[理,治玉也],引申之,则为区分之义。欧阳教(1986)认为伦理是规范人伦兼身份关系及其应负责任。西方“ethics”源自于希腊文的“ethos”,本意是指本质、人格与风俗、习惯的意思相关连,其包含社会的一切规范、惯例与规章制度。

因此,综述东西方观点,伦理是一种规范人际关系的准则,是人类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引导并建立人与人之间互动时所依循的关系,此种关系是维护人们和谐的良好规范,也是安定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发展导向。

《乐教敬业,做称职教师(全文共276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