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0篇《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的范文。
篇1:《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听到夏老师的课,很幸运,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夏老师精彩的地方,也认识到了自己某些不足的地方,应该说受益匪浅。夏老师执教的《日月潭》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
一堂课精不精彩,课堂的导入也是一个因素。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为“心向”。这时候,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夏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播放风光片,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美丽的日月潭。学生看着看着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叹:好美啊。学生在这样美的心境下进入课堂,有了这个美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愉快地畅游了。到了这节课结束了,和生字朋友说再见了,小朋友们就会高兴地说出“群山环绕、名胜古迹,Byebye!……”
二、以学生为本、以质疑为线、以朗读为主。
我们说,要让孩子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疑问课堂出课堂。这堂课上夏老师从“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带着“这是岛?”“在什么地方?”“湖水面积多大、多深?”“为什么那么美?等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三、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堂课中有一个非常闪亮的地方,那就是师生共同演绎“群山环绕”。学生开始是“遥遥相对”,这时第一个孩子说:“不对,你们不应该和老师站那么远……。”有的说:“群山就是有很多山,而山应该有高有低,你们应该有些人搞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的说:“应该有几座山在后面,有几座山要重叠起来……”等等。整个环节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而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整个课堂开放而灵活,充满生机。
四、从课内到课外知识的不断延伸。
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简单介绍了那里的文武庙,独具匠心,注重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与整合。然而课堂是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课堂,我在听课过程中有几点小小的个人建议。
一、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风光片时,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给人轻松舒适的享受。但当进入文本学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背景音乐关掉。因为神圣的课堂永远是安静的,而且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配比较差,注意的广度比较低,因此很有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听音乐而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
二、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想朗读是一个重头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但这堂课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朗读次数似乎太少了些,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反复复去读,去品味。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
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
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篇2:《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意图】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仙境”这些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品位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能积累文中和课后的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说)
2、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出最后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名字的由来)
⑵ 它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⑶ 通过书上的描绘,你能把你想象中的日月潭画出来吗?
(指名在黑板上画)
4、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 课文写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景色?
⑵ 课文是怎么写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的?
(自由读)
理解:薄薄的雾 隐隐约约 ……此处隐藏10470个字……。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让学生对日月潭有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课件出示生词)
(1)指名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 (2)男女赛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小组读) (4)开火车读
3、小组读句子,通过图片加深对“清晰”、“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的理解。
4、巩固识字:词语游戏。
5、指导写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进行范写,学生写字,展示并评价。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
1、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看见好词好句可以用笔画出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出示图片,理解“群山环绕”。
3、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片
(2)齐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着重指导比喻句的朗读。
4、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句子间的不同。
5、照样子说句子,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四、总结
日月潭的参观到此结束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形状,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吧!
五、板书
9 日月潭
简笔画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并讲述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再由传说过渡到课题,着重理解“潭”。
二、教学方式多样
字词教学中,我运用了小老师读、全班齐读、男女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词语游戏来检查巩固生字词。此外,我通过两幅图片向学生展示“朦胧”和“清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组反义词的意思。
三、每课一得
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比喻句“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对比不同句子的效果,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学生也能更直观地感受日月潭的“圆”与“弯”。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2013年3月8日
篇10:《日月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日月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仙境”这些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品位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能积累文中和课后的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说)
2、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出最后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名字的由来)
⑵ 它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⑶ 通过书上的描绘,你能把你想象中的日月潭画出来吗?
(指名在黑板上画)
4、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 课文写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景色?
⑵ 课文是怎么写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的?
(自由读)
理解:薄薄的雾 隐隐约约 清晰 朦胧 仙境
⑶ 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问: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带着你的体会、感情来读一读。
⑷ 读3、4自然段。
5、精读、选择背诵:
⑴ 交流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背一背。
⑵ 全班展示。
6、齐读全文。
三、积累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2、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的词语。
3、积累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解释“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仙境”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把自己想象的日月潭画出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足的是,在朗读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应该怎么读,如果加上这一环节,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也能加深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