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看稻盛和夫访谈后感-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时间:2024-05-12 23:04:56
看稻盛和夫访谈后感-企业文化(精选多篇)(全文共7490字)

第一篇:看稻盛和夫访谈后感-企业文化

周日在家里看了访谈节目稻盛和夫的访问,对稻盛先生的几个观点十分认同,在这里给大家分享。

1、企业的成功从四部份体现,顾客是否满意、员工是否满意、股东是否有收益和对社会是否有贡献。

针对这一点稻盛先生提出在这四点中员工的幸福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中所有的收益都是由员工的努力劳动、创造而来,只有员工幸福的

在企业中工作,才会全心全意的用心、努力付出,这样的工作状态直接会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企业股东就会有收益,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2、成功方程式 成就=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这个和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样的,可能在用词上不同。不过听了稻盛先生的访谈后对这几个名词都有了更多的联想,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做人做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热情(努力的程度,激情,对目标的追求),能力(智力,专业技能,学识,经验)。稻盛先生给这个方程式的每一项都做了一个范围的值,思维方式(-100至100)热情(0-100)能力(0-100),他表示:思维方式不正确得出负数将直接导致成就负数。

3、西方管理理念把企业当做机械,稻盛管理理念把企业当做生命体。

会访谈中提到西方管理理念过多的采用制度、流程来管理企业,把企业当做一个机械,而忽略了身为人的感受。而稻盛的管理理念是把企业当做生命体,从员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问题。

4、拥有帮助别人,“利他”心理,持有这样的观念去做事做人,得到的将比付出的更多。

稻盛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他去帮助日航扭亏为赢时抱着的就是一个不让日航3万多名员工失业,不让日本的经济再受到打击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都感到非常感激稻盛先生的付出,因而更加的努力工作。人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抱着帮助他人利于他人的心态去做事,不仅能得到心理上的喜悦,也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第二篇:稻盛和夫成功落实传统文化在企业

稻盛和夫成功落实传统文化在企业

净空法师

在这个世界,像稻盛和夫他就做到,他自己生活非常简单、非常朴素,一切是给别人、成就别人,做出这样的榜样,经营永远不失败。西方这种思想指导不行,他跟西方这些经济学家观念是完全相反的,西方这些经济学家自己要赚钱,他不是的,他让员工赚钱,让顾客得利益,货真价实。

他的东西最可靠,绝对没有一点假货,货真价实。自己帮助别人,看到别人,真快乐,这个快乐不是富贵人能享得到的。更难得的,所以我说他是菩萨,他把他经营的这些理念,到处去讲学传授给别人,这就是菩萨事业。他做成功了,你不能不相信。

如果说没有做成功,把中国传统东西怎么样介绍给人家,没人相信,听到都会点头,但是决定不相信。他做了五十年,做出来了,你能不相信他吗?所以在今天这个社会,不做实验,很难叫人生起信心。

今天社会动乱,很多人问我怎么办?我就教他,你搞一个小地区,像我们汤池一样做实验,实验成功了,看看行不行,再推动,会影响全世界。为什么?今天每一个人都想社会安定,都想社会和平,都想到自己能过幸福美满的一生。这个就是什么?这就是此地讲的根机熟了,把这个传统文化落实在企业,企业成功了;落实在政治,政治成功了。

无论落实在哪个行业,这个行业都顶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而且这个事业是永远不败的事业,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不兴旺的,没有人不欢喜的。一个人带头,就能带一群人。稻盛这个公司的员工几万人,一个人一个理念带起来的,这是应该要学习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九0集)2014/9/12

第三篇: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比较中西企业文化

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比较中西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世界经济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事情之一就是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个疆域狭长、资源匮乏的岛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以后,在短短30年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1960年就超过英国,1970年超过德国,直逼美国。这种现象引起国际经济学界和企业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经过深刻和痛苦的反思,发现在日本企业管理中有一种软的因素在发挥重要的作业,使日本企业充满活力,创造了远比其他国家的企业高得多的资本增值,那就是企业文化。美国的管理理论家和企业家开始研究这种软的文化管理的实际经验,并把它提升为新的管理理论。可以收,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运营与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含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验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志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它是企业生存的理由和目的,是企业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也造成了企业文化的差异。

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大师中的大师”。通过学习,我总结了德鲁克在企业管理上的数个观点:1.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当的定义:创造顾客。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因此,企业具有两项——而且只有这两项——基本功能,行销与创新。只有行销与创新才能产生成果,其他都是“成本”。2. 目标管理:企业管理是在众多需求和目标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机构给定一个目标。3.企业目的与使命的鉴定,需要企业对自己的业务做出正确的定位,使企业得以筹谋经营方针、设定目标,并要针对预期的变化做调整,也就是延伸及发展现有业务。4.事业理论问企业家和管理者的问题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 领导者和管理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包括如何看待市场,如何鉴别顾客和竞争者以及他们的价值和行为;包括对技术及其发展的

态度,对本公司的优势和弱点的认识等等。

从德鲁克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企业文化特别是美国企业文化的一些特点:

1、尊重个人,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重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观念被他们很好地融入了企业管理,形成了美国企业非常重视个人努力和奋斗,进而把重视员工个人能力和成就作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哲学。

2、提倡竞争,推崇自主创新。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氛围,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他们认为,竞争才能出效益,竞争才能出成果,竞争才能出人才,不竞争,企业只会失败。

3、具有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美国社会是一个重视法律的社会,其企业管理模式也以“法”为重心。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 ……此处隐藏2378个字……强员工的岗位学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感觉这样的学习会提升自己。

5、在待遇上,较低劳动的成本,提高大家的收入是很有成效的的激励方式。企业的发展30%的靠机遇,70%的靠管理,而管理又体现在人员的管理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为自身而在企业努力。这样的企业才能做的更远更

长。对现在的一(更多文章请关注:wWW.)个市场销售经理来说我的手下基本上全是这样的一群80末90处 的新生代员工,交流和沟通就必须的掌握好技巧,让他们来决定自己的方向和努力,来实现办事处的蒸蒸日上,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观点,换位的想问题,让每一位员工都是主角每一位员工都是主角。

(二)

是稻盛和夫日本的经济传奇人物,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京瓷公司的创办者,名誉董事长。实现企业50年没有亏损,在他的经营下,京瓷公司从一个地方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两个名列世界500强的子公司的跨国大企业。让日航从破产到盈利1000亿日元,他的成绩和他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

他多次的提到是我的员工帮助我的成功,企业的职责是帮助员工幸福,为员工谋福利,员工是第一位的,让企业理解员工,让员工来理解公司,把员工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集合起来,敬天爱人。提到借助阿米巴的管理机制的引入,转变日航,让其由亏损急剧的转变成为巨大的盈利。阿米巴是什么?其实阿米巴的核心就是全员的参与和自我的管理,分工明确,包干到户。这样让每个员工认识我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分工,然后在积极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在体现着珍视员工,让员工得到自身的幸福。而敬天爱人,所要表达的还是珍爱人。感悟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关注的,他的哲学内涵就是把人,把员工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对我们现在的企业来说,有多少能真的把稻盛先生的理念融入进去,多的真是学习观看。一个企业的崛起永远离不开我们员工的全体努力,全体的奋进。需要我们每个企业来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这些基层的管理人员也要身体力行的看待这个问题,把办事处的每个人珍视起来,看到大家的所有优点,用到大家的所有优点,让大家在这里能体现到幸福感,得到成就感。

在市场竞争的今天,正视员工的价值,学会珍视员工是当前的必然需要和认识。

第五篇:《干法》稻盛和夫

k.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k.要想从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

k.要让神愿意伸手援助,你就必须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样的话,不管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神一定会帮你,事情一定会成功。

k.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恰如奥赛罗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面变成为成功的基础。

k.物质偶"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燃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k.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输进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也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

k.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达到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准中京区第一,达到中京区第一以后,就要争取京都第一,达到京都第一以后,就要争取日本第一,再然后,就是世界第一。

k.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k.再工作中渗入潜意识,它能将我们的行动引向实现目标的方向。

k. 真的已经“尽人事”,已经解决起来了吗?你自己提里的力量真的全部用尽了吗?你真的将自己的魂魄注入在事业上,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k. 经营企业,就好比连续奔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我们就是至今未经训练的业余团队,而且在这样的长距离赛跑中,我们起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参加比赛,那么,我想我们只有用百米赛的速度奔跑才行,有人认为这样硬拼,身体肯定吃不消,

但是,我们起跑已迟,又没有比赛的经验,若想取胜,非这么做不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k.绝对不要说“自己不行”这种话,面对难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

k. 京瓷创业开始,我们就经常主动接受别的公司认为“不能做”的产品定单。

k.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以这种姿态面对人生,对于达成宏大高远的目标而言,非常重要。

从应该达到的未来的某一点倒算→评估自己现有的能力→在考虑用何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k. 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k. 市场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客户苛刻的要求是迫使我们刻苦钻研的绝好机会,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我们的腰腿正需要锻炼,如果连这样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适应,那么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

k.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悲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k. 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只要永不言弃,事态一定会出现转机,我把这种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称为“宇宙法则”。

k. 缺乏强烈的愿望和深入的思考,事前看不到结果,那么,可以说事业和人生的成功都是靠不住的。

k. 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取,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神气定闲,他们总是以更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和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

k.虽然是外行,但是投入这项事业的“思想、愿望”却比哪家公司都要强烈而且纯粹,只有具备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愿望,事业所需要的技术和经验,此后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

k.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现。我认为,这是向新课题发起挑战最好的方法。

k.所谓心中的指南针,就是类似于“信念”的强烈的愿望。

k.我的工作观乃至人生观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k.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有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是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思维方式。

摘自《干法》稻盛和夫--

《看稻盛和夫访谈后感-企业文化(精选多篇)(全文共749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