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教师德育工作随笔

时间:2024-12-17 10:00:53
教师德育工作随笔(全文共1658字)

教师德育工作随笔

——“发光的”金子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可谓是耳熟能详了,如同“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人熟知一样,可是它究竟是否科学呢?它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和内涵?学生能否从这样的语句中习得一二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作了探讨。本篇包含四个部分:课堂实录,课堂小实验,德育成果。本文采用的学生姓名均为化名,因篇幅原因,故去掉了实录的细节。

一、课堂实录。

同学们,凡听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的请举手,我现场统计一下。全班齐刷刷都把手举起来了,全部五十二个学生,一个不少。看来这句话已经印刻在大家的脑海里了。

第二个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并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次举手的少了一大半。刘强:“泰戈尔”;陈峰说:“应该是个中国人,鲁迅。”;邓亦琳:“我猜他应该是个商人,马斯克”;管萍:“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美国的前总统—林肯说过”。非常好,大家各抒己见,这场头脑风暴已然让你们思绪滥飞了,只是大家在回答的过程中多了些许不确定,其实,你们可以更自信一些。

第三个问题,这句话有什么内涵?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两分钟时间思考,一分钟时间组织语言。董万利同学第一个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出光来的。告诫我们,要沉着、乐观、积极向上,只要有才能,终究会发光并被人挖掘。”刘思露接着说:“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各种障碍,只要有能力,遭遇逆境也不要轻言放弃,始终要抱有希望,满怀激情,真正的才华是不怕被埋没的,总会等到照亮生命的那一刻,总会等到自己的舞台的。”

二、课堂小实验。

三个问题轮番“轰炸”,相信大家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多了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完全不透光的黑瓶,大家能否肉眼看见瓶底?答曰:不能!然后我放一个东西进去,摇一摇确保里面的东西确有存在。接着打开瓶盖,面向大家。同学们能看清里面的东西吗?答曰:什么都看不见。紧接着,我取出东西来,说:这是一枚纯金的戒指。同学们,你们见金子发光了吗,金子能发光吗?学生齐道:“不能发光。”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右手照亮电筒,左手拿着戒指并摇晃。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答曰:戒指闪闪发光。实验结束,接下来我们根据刚刚实验的结果探讨进一步的问题。

三、德育成果。

第一,谈一谈这句话的来源。“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But gold will glitter forever.”这句话原本源自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思想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翻译为:“不是所有闪闪发亮的东西都是金子,但金子却会永远闪光的。”学生思考,尼采是否澄清金子能发光的事实呢?得出的结论是显然并没有,所以金子到底能不能发光呢?学生分组探讨这个严肃的问题后,得出观点——金子可以发光,但并不是总会发光,它必须有一个严肃的前提条件——光源。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说金子能否发光,离不了使其发光的外因条件。和氏璧是价值连城的宝玉,必须碰上识玉的君主,否则献玉之人难免皮肉之苦。千里驹是百里挑一的良马,必须遇到识马的伯乐。不然纵是良马,也难免遭冷落。由此,光源就是你们的伯乐,除了具备自身过人的本领之外,还应该遇到欣赏你的人。在此,我们便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借力而行。

第二,引言古语云:借力者强,智者借力而行。借力策略是一种借助他人力量获得成功的策略。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有意识借力做一名智者。教师是一种力,学习工具是一种力,家庭教育是一种力,社会关系是一种力,身边存在的各种推动力,都可以合理利用,并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需要把自己看成是“天生我才”的一块金,积累经验(直接的或间接的经验),不断提升、锤炼和完善自己,奋斗创造的同时,借这些“电筒”之力,照亮自己的人生。

第三,我们应当适时培养自己成为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被证明是不恰当的,是可以被质疑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体现为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能力、一种人格力量,它是学习者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方法的适当性、资料证据的可靠性以及理论解释的适用性作出判断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者使用分析、推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式,提出明确问题、判断失误间关系、解决问题以及作出结论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批判性思维不是诡辩,是基于逻辑、推理、实践、验证、再推理、再验证的思维过程,其起点可能是基于常理,也可能高于常理,甚至还可能有悖于常理。

最后,通过这一堂课让学生学到,一要有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二要培养自己逻辑推理、勇于实践的能力,三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理性看待,合理验证,最终达到内化的目的。

《教师德育工作随笔(全文共165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