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
读书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和提高自己。这里针对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因此最关键的精神因素是读者的:
主动性,也即主动阅读。
1、粗度,略读,读书的标题,副标题,书的索引,书的最后几页,书的致谢等,大致了解书的主题
2、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紧的是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阅读速度
3、放置眼珠的停顿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导物,引导物流畅的在行间行走)
4、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列出4主要的问题:
*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
*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论点
* 在读了这本书大部分后思考:这本书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与读者自己有何关系?如果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讯,那么这些资讯于你是有意义的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是重要的?
如果这本书不近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者建议
5、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4中的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追求的阅读者
6、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做笔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条线
*在空白处做星号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顺序做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有过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可以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参照的意思
* 在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出来的答案,或者对复杂的论点进行简化过后的所得;或者全书所有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的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记下来
*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此书的第一页的空白页写下你自己的思想,写下全书的大纲
7、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者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够一招规则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和任何领域的工匠的不同之处。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第二篇: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
阅读应该是主动的阅读。其目标有两种:
第一种是获得资讯,通常是阅读读得懂的东西(比如报纸,杂志等)。
第二种是求得理解,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比如学术著作),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阅读其实就是学习:辅助型学习(老师教)与非辅助型学习(阅读)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共四层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摆脱文盲
2、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值不值得深入读下去?
3、分析阅读:追求阅读,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
4、主题阅读:就某一主题,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并列举出书中的关键之处,挖掘出主题,有可能所有书都没提到,但是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来。
基础阅读
有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出生至小学前。听力、视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图识字、基本词汇量:小学,能阅读简单的书,并喜欢阅读
三、快速建立字汇:从上下文中“揭发”并猜测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炼与增进:从一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
检视阅读
有两种
a有系统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或找出与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是对书有个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本书上花时间,也可以将此书分类以备日后查找。
具体实现:1、看书名、副标题、序;研究目录;检视索引;看书的开头和结尾;找几个看来和书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嘟嘟;连续读几页
b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了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帮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一种,重点在于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
===============================================================================
分析阅读
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书名、副标、目录、序等内容对书的类别有个大体的判断。另一方面,书可以分为小说类(虚构的)和论说类(传达知识)。而论说类的书可以分为实用型(怎样去做)和理论型(这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理论型的书可以分为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过去的事)、科学(可能发生在任意时间地点的事。以科学家的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为例证)、哲学(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类的共通做为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列出各部分的纲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纲要,按自己的理解拟纲要就好。更发散的讲,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值得拟纲要。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能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分成很多部分,你应该能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能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第二阶段(阐释意图),解决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语义。即找出重要的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条规则的目标不是列出书的架构纲要,而是全是内容与讯息。
实现起来有两个步骤:1、处理语言。2、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具体的说:1、找出关键字,比如专门词汇及特殊字汇,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字汇;斜体、粗体的字汇;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等2、找出字义,用上下文来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个意义。有多个意义的要看意义 ……此处隐藏2720个字……佛自己只是迷恋于那种买书的满足感罢了。此实乃余平生一大憾事也。没法看完全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了一部分之后便觉得无趣,对此书失去了兴趣;比如才看了开头的一小部分,便觉得该书实在是艰涩难懂,于是将其束之高阁;比如看了一半便由于忙碌某事而不得不搁置,以至于后来完全遗忘。。。。。。这些都是我自己读书时的坏习惯,也许当年五柳先生的话可以形容我对读书的看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每次看到书架上没有仔细研读过的书,心中便会有一丝说不出的遗憾。
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听从了作者的建议,渐渐地,我开始懂得如何筛选出好书以及不值得一看的书,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堆中找寻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巨著,我对自己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了扫荡,以检视阅读的方式剔除掉许多徒有其表的书籍。大概几天的时间,便将自己的书架重新整理了一遍。看着重新编排过的书架,心中有一股说不清的畅快与满足。我相信,从现在开始我可以更加灵敏的在书海里遨游成长。
第四篇: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怎么读一本书 – 艾德勒
艾德勒相信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它,这和浏览信息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艾德勒将阅读比作棒球中的投球手和接球手。投球手像某些作家一样,任性不受约束,这要求接球手(读者)更加卖力. 虽然有些理论是精确的,有规律的。但掌握其他思想却难得多。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读者,你就必须花费额外的心血去掌握那些看起来不连贯的思想。
所有主动的读书人应该在心里牢记四个基本问题:
1. 这本书只要讲什么
2. 其细节是什么
3. 这本书全部还是部分是正确的
4. 这本书怎么样
无论这篇读物多长,是什么形式,当时看它的目的(获取信息,扩展知识面,或只是消遣)。如果你用脑子读的话,就应该从这四个问题的角度来评价这个读物。
艾德勒学习过程的核心涉及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阶段,审查阶段,分析阶段和共鸣阶段。没一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必然基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基础阶段是最基本的过程,就是我们所受的中小学教育。
在第二阶段,重点是按时。假设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把这本书读完,并且你的时间有限。审查性阅读的目的是尽可能快地确定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审查阅读也有两个阶段:预读个快读。预读是很快的把书扫一遍,一确定这本书值不值的细读。
第一步看前言。作者通常会在这里对书进行一个主要的介绍,讲解写它的理由。也许还会告诉你书中内容的轮廓。
第二步仔细的看目录:它会使你对内容有很好的了解。
第三步你翻到书后面看术语表,有多少你熟悉的,有多少你不熟悉的。这个术语表会让你明白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你也可以从它的文献目录中发现不少情报。
下一步,艾德勒推荐的是系统性快读。随便翻几页读上两段,兴许会看到讨论你有点熟悉的话题。然后翻到最后看看作者自己做的总结。
从读前言,目录,术语表,参考文献到系统快读的整个过程最多花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你应该知道这本书中的讲什么(艾德勒的第一个问题)然后决定是否愿意花宝贵的时间去读这本书。
如果答案是愿意,艾德勒建议接下来有快读方法,即审查阅读的第二阶段。现在要准备回答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细节写了点什么?其目的是在快速阅读时不要被不认识的字这种小问题绊住。留意你能理解的,跳过去那些你不懂的,否则这个审查阅读就不得不搁浅。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值得用分析法去读。(我们下面会学到的
这个方法)。那就有充分的时间慢慢读,学学新名词,消化不熟悉的内容。但直到你决定这本书配的上你花的精力和时间,你不要盲目去做分析性阅读。
现在让我们来看分析性阅读-读书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吸收书本知识最透彻和最完整的方法。艾德勒说:“如果审查性阅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好,最完整的阅读方法,那么分析性阅读就是充裕时间中阅读的最好和最完善的方法。”
通过分析性阅读你能推断(或巩固)艾德勒提出的头两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整体讲什么,细节又讲什么。它也会给你一个第三个问题的最完整答案:这本书正确吗?
分析性阅读有三个目标:1 (知晓书的详细内容:2 通过观察作者这个主题上阐述的独特观点理解内容 3 分析作者如何令人信服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成功之处。
第五篇:重新阅读西方读书笔记
《重新阅读西方》读书笔记
首先,我认同作者不能在西方著作中寻找中国问题现成答案的观点。历史已经多次证实,无论是照搬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同时,作者认为健康的阅读方式首先在于关注西方本身的问题,我也十分赞同,这种看法十分有利于改善现在在网上弥漫的只会喊口号的浅薄之风。
但是作者将“到西方去寻找真理来批判中国”的心态称为病态心理的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方面社会问题积重难返,一些学者,革命者试图以西方的理论挽救民族于危亡,无论是试图以民主自由的观念启蒙大众还是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号召革命,他们的理念都给陈腐的旧中国带来了生气,在此把他们贬为病态,有失公允也忽视了历史事实。
作者还认为“这种病态阅读西方的习性,方是现代中国种种问题的真正病灶之
一。”作者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之一是学习西方。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无论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还是左右之争,都是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但实际上在我个人看来,现在中国社会的这么多问题更多的是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的一面产生的。如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能寻求到解决当下中国问题的办法当然极好,如果没有能够办到,学习一下在人权保障,法治建设上明显比我们做的更好的西方社会有何不可呢?
作者之所以反对到西方寻找医治中国的药方还因为他认为西方的理论只适用于西方。固然,每一个理论都有它特定针对的历史和问题,然而各民族之间有其共性,西方的理论当然不能直接解决当下中国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其精神内涵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二呢?也许反对者可以轻易举出学习西方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然而如果没有学习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清朝的专制统治之下。
我的观点是在西方著作中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并没有错。也许作者的观点是我们应该首先保持我们的文化自觉,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去阅读西方,这当然很好,把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下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努力也十分可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远观西方的理论而不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同的文化。作者流露出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非对真理的追寻,树立文化上的自信心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寻求改进。作为当代已经与表面的中国传统联系不甚紧密的中国人,作为生活在一个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社会中的中国人,也许我们都有在文化上寻根的需求,但是更急迫的社会需求在于对正义的守望,对自由的追寻,对公民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