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教育部于xx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一直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别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问题,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良好的发展,至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尽量简单和清楚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加入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关于行为教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现代幼儿的教育中。而且将其具体和简单化,使家长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更好的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教师的幼儿家长,由于长期与孩子,与教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民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重要诠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显示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了解到对于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农村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类教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进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纲要鲜明的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心理发展讲,例如强调知、情、意、行与个性、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结合体;只有把素质培养融于体、智、德、美的全面教育过程中,才能使幼儿获得卓有成效的和谐发展。总之,“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核心要求,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教育目标对幼儿园来说,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工作目标;对幼儿来说,是成长过程的发展目标。“面向全体幼儿”,是实施教育目标的立足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有些教师把它与强调“因材施教”对立起来,是片面的。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面向全体”是强调共性要求,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则是强调关注个性特点,让每个个体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发展。因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因先天基质、原有基础、发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呈现着个体发展特点;集体中的每个幼儿又都在不断发展着,共性与个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之中。由此,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只有面向全体,才能保证每个幼儿的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也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培养出多样性人才,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
总之,幼儿教育只有根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来进行。才能使幼儿教育有一个稳步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社会以及幼儿园老师,都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于幼儿以及幼儿教育身。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教育部于xx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一直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别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问题,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良好的发展,至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尽量简单和清楚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加入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关于行为教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现代幼儿的教育中。而且将其具体和简单化,使家长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更好的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教师的幼儿家长,由于长期与孩子,与教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民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重要诠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显示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了解到对于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农村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 ……此处隐藏7107个字……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34、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讲多了,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就得到了发展。(×)
35、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对儿童进行选拔、排队。(× )
36、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幼儿表现和记录的主要形式。 (√)
37、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38、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39、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40、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四、简答题(40分)
41、什么是“习得性愚蠢”
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丧失
42、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3、知识存在的形式有那几种?
(1)、以语言存在的陈述性知识,
(2)、以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表征性知识
(3)、“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
(4)、“实践”、“体验”的知识
44、请写出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5、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包括那些?
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
预期的策略预备能力;
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
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
46、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要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或有疑惑的问题; 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己有经验作猜想和假设;
再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最后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47、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首先,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其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此外,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同时,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
最后,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论述题(20分)
48、(1)请以“我爱家乡——济宁”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2)请在设计后面写出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哪些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考试答案
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c2、bc3、b4、cd5、b
6、c7、acd8、abd9、d10、b
11、d12、c13、b14、b15、bc
16、c17、d18、d19、d2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社会力量22、心理健康23、认知24、自然25、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
26、主导27、家长28、素质29、正面教育30、生活教育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31、×32、√33、×34、×35、×
36、√37、×38、√39、√40、×
四、简答题(40分)
41、(4分)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丧失
42、(5分)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3、每答案要点1分,共4分。
(1)、以语言存在的陈述性知识,
(2)、以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表征性知识
(3)、“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
(4)、“实践”、“体验”的知识
44、每答案要点1分,共5分。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5、每答案要点1分,共4分。
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
预期的策略预备能力;
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
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
46、每答案要点2分,共8分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要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或有疑惑的问题; 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己有经验作猜想和假设;
再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最后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47、每答案要点2分,共10分
首先,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其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此外,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同时,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
最后,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8、(1)教学活动设计14分,
教学内容(1分)、教学目标(2分)、教学准备(1分)、教学过程(10分)
(2)写出2个以上所体现的教育理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