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某县发展女党员工作做法与体会(精选多篇)

时间:2024-01-13 19:08:25
某县发展女党员工作做法与体会(精选多篇)(全文共11709字)

第一篇:我县发展女党员工作做法与体会

2014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始终关心女党员的成长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底,我县共有党员22866名,其中女党员3776名,占党员总数的16.5%,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比2014年增长1.1个百分点。2014年至2014年,全县共发展女党员586名。为了保证发展女党员的数量,我县在源头建设上做文章,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全县有女性入党积极分子868名,主要分布在农村和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生产工作一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县严格按照中组部[2014]7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采取了相应的保证措施,使新发展党员中女性党员所占比例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基础,“面”上铺开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把培养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制定了全县《2014至2014年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意见》,在制定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时,都规定新发展党员中女党员的比例。我县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681名,其中女性868名,占23.6%,可以说,为发展女党员建立了一个“蓄水池”。

二是抓重点,“点”上突破

我县属农业大县,职工中妇女较少,这无形中给发展女党员工作设置了障碍。为保证女党员的比例,我县把妇女相对集中的行业、村组作为重点,在点上求突破。一方面在重点单位发展女党员,把教育、卫生和农村作为发展女党员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在重点岗位上发展女党员,比如女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等。从而保证了女党员比例的相对平衡。

三是抓提高,“多渠道”培养

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妇女的政治热情,是发展女党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使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我们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一方面在全县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三推优”制度,明确分工,要求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妇联组织负责妇女的培养和推优工作;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连负责30至35岁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她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另一方面建立了党群组织联席会制度,定期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发展女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女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多渠道培养教育,使广大妇女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树立了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她们积极靠近党组织,妇女中有入党愿望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

四是抓质量,“标准”不变

在发展女党员工作中,我县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主要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一方面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尤其强调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坚持全面衡量,克服片面观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全面衡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也不另立标准。对女性致富能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注重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看她能不能帮助群众致富。三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从2014年起,我县在县直机关发展党员工作中全面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代替公开举手表决,变“面子举手”、“人情举手”为票决,严把发展规划、党员素质、入党程序、群众监督、工作责任五道关口,以制度保证党内民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体现。通过实施票决制,有效地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扩大了党内民主,保证了新党员质量。

在落实中组部[2014]7号文(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件上,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本着发展的思路,在农村女乡土人才中吸收党员和培养积极分子。为了使农村的乡土人才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我县实施了以“把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目前,全县620名女性“双培双带”对象中,把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市场经纪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的298人,已经发展入党的89名。如鼎新乡丰景村36岁女青年熊元菊从2014年开始搞林下养鸡,2014年发展到拥有2014多只的养殖规模,带动了本村养殖业的发展,经过村党支部及村党小组的培养,2014年7月熊元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是根据实际,改革积极分子培养的方法,化解积极分子外出从业和接受党组织培养之间的矛盾。我县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回乡后都选择到外地打工,由于离土离乡,使她们靠近党组织的思想被弱化。有些在学校时是积极分子的,因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及时地与家乡党组织联系。为此,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要求基层党支部做好积极分子的工作,放宽考察的时间单位,要求他们每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也可以利用平时探家的机会和培养人联系,利用书信、电话等向党组织和培养人反映自己的情况。这些规定,让积极分子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宽容,更加坚定入党的信心。

三是坚持在重大事件中培养吸收女党员和积极分子。我县注重在重点项目区移民工作中加强对女青年的培养考察,把表现特别优秀的吸收为积极分子和党员。在洪家渡水库、大方火电厂和小屯煤矿等重点工程的移民工作中,涉及移民搬迁的各乡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移民工作一线,对党员及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考察,把在移民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吸收为党员和积极分子,目前,共从中发展女性新党员45人,吸收女性积极分子83人。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县在发展女党员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女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客观地说,女性中表现积极,又有入党愿望的不多,特别是农村女典型较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党组织培养吸收女积极分子的面窄,可选择余地小,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矮子中选高个”的现象。

二是个别部门领导对发展女党员认识不足,仍有“重男轻女”思想,给女入党积极分子压担子少,难度较大的工作不分配给女同志去做。

三是由于女积极分子的减少,不排除有降格发展的可能。有的党委为了达到女性新党员发展所占比例,在培养时间上和成熟程度上把关不严,致使这些女性党员在工作中成绩不是很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此处隐藏7113个字……的作用明显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做好女党员发展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一是把好入口关,继续通过选调、招考优秀女大学生到基层、到机关锻炼,在德才方面高起点、高标准地选准女性人才,为加快女干部培养的进程创造条件。二是强化“四自”教育,激发工作热情,使部分女干部克服自身存在的依赖、被动、不愿竞争、不敢竞争等消极心理。三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女干部不断进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

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指导,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女党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地理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丰富内涵,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男女平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女党员,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妇女教育活动

由于经济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化,一部分妇女失去了人生政治追求,信仰淡泊,导致女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有所减弱。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级学校和党员电教点的作用,对广大妇女进行党的知识的灌输,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引导使她们增长对党的了解,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新时期的新女性。

(四)加强女中学生党的知识培训

认真贯彻“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方针,组织女学生参加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使她们从小就确立正确的政治目标和

第五篇:某县推行政法干警竞争上岗经验做法与体会

某县推行政法干警竞争上岗经验做法与体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解决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压力不大、动力不足、活力不强、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突出问题,**县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竞争上岗,逐步摸索出一条“科学操作,全员竞岗,全面公开,

量化民主,选准用好,充满活力”的24字改革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制定出台一套科学严密操作性强的办法是推行竞争上岗的先决条件

2014年**县率先在县法院进行了试点(改革)工作。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院党组酝酿提名、县领导组表决等程序,对县法院民事庭、执行局等8个科室正职干部进行了竞争上岗和优化组合。在试点的基础上,又对县公安局(包括交警队)27个科、所、队、室,法院5个科室,检察院9个科室中层正职领导干部职位全部进行了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工作。不断的实践,使**县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操作性强的竞选办法。一是政法各部门科、所、队、室股级中层正职岗位全部推行竞争上岗。二是每一个中层正职岗位的竞争者都必须经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单位党委(党组)会议研究、政法委决定等8道程序。三是每一个岗位的竞争都是在县委政法委、组织部、纪检委、县人大、县政协、县人事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参与指导监督下进行的。四是竞争上岗的中层正职干部和干警实行双向选择,特别是公安派出所长还要征求当地乡镇党委的意见。严密科学的操作方法,为我们中层正职干部竞争上岗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是竞争上岗的重要保证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广大干警和群众对选拔任用政法领导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推行竞争上岗的重要保证。

(一)变过去“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全方位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打破论资排辈的束缚,只要符合任职条件,均可参与竞争。三年来,对公、检、法49个岗位,有82名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了竞争。二是打破过去选用干部神秘化的做法,让广大政法干警充分参与到干部选用工作中去。每一个中层正职干部的选拔,该单位所有的人员都要直接参与测评、推荐,分管领导、本科室人员等1/3干部、干警都要直接参与考察、评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参与者都会直接影响选用的结果,但都决定不了选用结果。三是实行全程公开制和全方位公示制,扩大群众监督面。**县在选用中层正职干部时,对竞岗职位、条件、办法、程序、考试成绩、评定结果、拟任人选、监督渠道等八个方面全部及时进行公开和公示。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变以往“民主推荐干部凭印象判定”为“量化民主”,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在干部选用中,**县实行量化综合评分,以10分制计算,分个人素质、民意推荐、实绩考核、综合评定四大块,各占2、3、3、2分。个人素质具体细化为笔试、演讲答辩两部分,笔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县委政府重大决策等三部分,演讲答辩主要考察竞岗干部的仪容仪表、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实行当场亮分。民意推荐分民主测评与推荐两部分,由本单位全体人员参与评定。实绩考核,由单位分管领导、所在科室等1/3干部干警分别考评,对成绩突出者,近三年获得县以上奖励的予以加分。综合评定,由单位选拔干部工作领导组、县领导组就干部的党性修养、组织原则、廉洁自律、政治立场等方面把关评定。以上四个方面构成的干部考评体系,基本上可以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一个干部的整体情况。

三、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推行竞争上岗的终极目标

**县在干部制度改革中,将党管干部置于严格的制度之下,将民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实现了靠制度选人,以制度用人,用制度管人。

1、推行竞争上岗,真正把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做到广纳群贤、人尽其才。三年来,**对政法系统20个单位副职岗位、49个中层正职岗位全部进行了竞争上岗,从政法系统中选拔了8名优秀干警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政法系统5名,走出去担任领导职务的3名),选拔了5名政法系统以外优秀干部充实到政法系统领导班子中,选拔了38名年轻优秀干警走上了中层正职领导岗位。

2、建立淘汰退出机制,有效解决干部“下”的问题。在中层正职干部竞岗中,超过45周岁的不提名,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3的不提名,民主推荐票不达1/3的不提名,考试、演讲、答辩不达60分的不提名等4个不提名,对任期内不作为、失职、失误、完不成任务的、不服从领导及违反纪律的实行自动辞职,或予以停职,疏通出口,有效解决干部“下”的问题。近年来,先

后有2名单位副职(副科)干部、8名中层正职干部在竞岗中落聘,有3名中层正职干部因工作失职被停职。

近年来通过对全县政法单位副职、中层干部推行竞争上岗制,进一步优化了政法队伍干部结构,匡正了用人风气,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政法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全县社会治安的管理和打防控能力,为**县21个重点支撑项目的顺利

开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某县发展女党员工作做法与体会(精选多篇)(全文共1170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